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不要用錢養小孩


每次看到養一個小孩到大學畢業要花500萬之類的文章,或是哪個名人要忙著賺奶粉尿布錢,用這類「非如此不可」的言論恐嚇,讓年輕人不敢生小孩,就很不以為然。生養小孩門檻這麼高,我的祖父母們年輕時窮到打赤腳穿破衣,怎麼還生得起九個十個小孩?又怎麼能在電梯大廈裡安享晚年?大概只有輸人不輸陣或迷信廣告的新手父母會吃這套,相信「一切都用最好的」才能保證最佳教養品質,但教養品質真的只能靠錢換來嗎?或者用錢養小孩,只是當前流行的迷思,真正的理由,只是為了幫父母節省時間、負最少的教養責任?

也許父母要先思考,我為什麼要養小孩?我希望他變成什麼樣的人?不同的期待,不同的家庭價值觀,和父母自身的性格,就會發展出不同的教養方式。因此我相信不花大錢,只要用心,多花一點時間,去尋求公共資源和親友人脈,用減法刪去這份清單上不需要的花費,特別是學齡前的養育,其實並沒有那麼嚇人。不過前提是夫妻倆必須同心協力,一起分工擔這份沈重卻甜蜜的責任。


用我自己的經驗來計算,兩個小孩,老大目前小六,所以我先算到小學畢業前的花費,來檢視網路上流傳最多的這張單。

0/16 
我的花費(1個小孩)/11
生育費用
產前檢查1萬元
孕婦裝2萬元
生產費用2
坐月子中心9萬元

羊膜穿刺 3000
產檢 200*10=2000
孕婦裝 1萬元
生產費用  不是我付的
坐月子中心10
養育費用 2
我家 12000
嬰兒床0.5
嬰兒車0.5
哺育用品0.5
嬰兒衣物0.5
嬰兒床 老公手作,現在變成小孩書桌
嬰兒車3000元,不用就送人
背巾2000,奶瓶奶嘴都沒買
嬰兒衣物 5000
1/25
我家 1/21000
奶粉副食品5
尿片2
學步車玩具1
醫藥費其他2
保母費15(白天)
喝母奶,沒買過半罐奶粉。為了追奶買了不少黑麥汁,算5000元吧
副食品全部自製
紙尿布是別人送的,平日都用布尿布,不用時再二手轉賣,花費6000元有找
沒買過學步車,玩具自己做或別人送
繪本故事書去圖書館借
預防針都帶去衛生所打,免費
從不打自費疫苗
全程自己帶,沒有婆婆媽媽幫忙
兒童醫療險1
2/25
2/3萬元
奶粉尿布醫費保險費10
保母費15
兒童醫療險1
基本食衣育樂 2
325
3/3萬6000
奶粉尿布醫費保險費10
保母費15
兒童醫療險1萬,之後解約停繳了
基本食衣育樂 2
 德國Tripp Tarpp餐椅6000
425
4/7
養育費用10
保母費15
公立幼稚園學費 一學期1*2
搭交通車上學2萬5000元
足球課,短期營隊,看表演 2
大多在家開伙,小孩衣服一年不超過5000,弟弟接手哥哥的二手衣
525
5/7
5
2
其它2
私立幼稚園10
才藝班 6
公立幼稚園學費 一學期1*2
搭交通車上學2萬5000元
音樂班,短期營隊,看表演 2
大多在家開伙,小孩衣服一年不超過5000,弟弟接手哥哥的二手衣
電影只看二輪或上網,不去遊樂園
6/16
6/4
國小學費 一學期5000*2
養育費用9
才藝班 6
國小學費 一學期5000*2
養育費用3(食衣育樂行)

7/16
7/9
學費養育費4萬
學鋼琴5萬
8/16
8/9萬,同上
9/16
9/4
停掉鋼琴課,英文自己教,網路付費教材一年1000
1016
10/4
孩子想買桌遊或玩具,都要精打細算上網比價,從自己的紅包出錢
1116
11/4
1216
12/4
總花費
我家
255
637900
                               

至於為什麼小孩的終身醫療險只繳了三年就解約?難道我不怕小孩生病住院的大筆花費?剛當媽媽時怕東怕西,好像花錢買保險小孩就會沒災沒病,等到後來覺得每年的保險支出太重,所以花時間去研究一下保險這回事,才發現要有住院才能理賠,但人的一生能住幾天,會動到幾次大手術?要醫生讓你住院還不容易呢。幾天的費用你如果負擔不起,又怎麼繳得出每一年的保費?就算拿到全額理賠,那也是你預付的保費,保險公司可不是省油的燈。因為小孩討厭西藥,只看中醫,偏偏中醫又不在一般醫療保險的給付項目裡,算一算還不如把每年的保費存下來,當做自家每年的醫療金,還可以用來買定存股賺股利。前年小檸檬因為氣喘去住院一天,我選擇三人健保房,出院時我被賬單嚇了一大跳:連急診掛號費加起來不到900元!真要感謝台灣的健保,還有每學期的學校意外險團保,讓我省下一大筆開銷。

以上是養小孩到12歲的花費比較。我比別人足足省了191元,一年比別人省15.5萬,養兩個小孩,一年就省31萬耶!突然有種「原來我是有錢人」的錯覺,只因為我有的是時間,別人忙著工作賺錢時,我忙著陪孩子長大。

這是我選擇的教養投資,至於成果如何?兩個小孩上小學至今,都當選過兩年的模範生。我從來搞不清楚哪天要考試,也没見他們為了考試複習。「幹嘛複習?」他們反問:「上課我都有聽,平常有小考就夠了啊。」各科成績都在90分以上,沒有近視,沒有嚴重蛀牙。教過他們的每一位老師都讚口不絕,還問我是怎麼教出這麼自律又獨立的好孩子,害我都不好意思跟老師抱怨他們的缺點:體重過輕,只愛讀書,不愛運動。話說回來,這些毛病我小時候也樣樣不缺。

孩子三歲前,我們出國旅行過兩趟,一次是奧地利,一次是德國,都是跟著喚爸去公司旅遊和出差,順道來個十來天的自由行,不是住朋友家,就是住帶廚房洗衣機的便宜日租公寓,利用超市買來的食材解決早晚餐,只有機票和交通費省不了。

三歲以後,我們只帶孩子在台灣旅行,很少住飯店,不去遊樂園和購物中心,大多帶著帳蓬上山下海去親近自然。爺爺奶奶住台南,外公外婆住台中,成了我們每年暑假環島的中繼站。省了大筆花費,還是能帶孩子去看看廣大的世界,也創造出許多美好記憶。

人與你分享心事,一起出去玩,孩子媽媽都有伴,育兒的路上輕鬆愉快許多。感謝「媽寶俱樂部」的好友們,大家因為孩子而結識,又幾乎在同時間懷上老二 。孩子上學前的那些年,大家不怕麻煩的挺著大肚子,或背著老大推著老二,週間幾乎天天出遊,靠著火車捷運和公車從台北玩到墾丁。雖然大家現在各分東西,相聚的機會不多,那些年美好快樂的回憶卻永遠都在。

俗話說「窮養兒,富養女」,但所謂的富與窮,指的是金錢還是心靈呢?生長在同一個家庭,我覺得自己是被富養的女兒因為小時候我常能吃到客人送的外國糖果,欣賞爸爸出國帶回來的新奇玩具和風景照,還有看不完的故事書,出國玩和吃高級料理的機會也沒少過,學生時代我沒打過工,爸媽給的零用錢就夠我吃飯買書和CD了,從來不缺錢。但我姊姊卻覺得家裡好窮,因為她的好朋友出身富裕的商人家庭,身上穿的用的都是高級舶來品,而我們卻只能穿媽媽親手縫的老土洋裝。同樣的環境,迴異的性情和感受,也造就了日後隨遇而安和企圖心旺盛的兩姊妹。

「反正大家都這麼做」,是多數人的生活態度和選擇,但是你有必要跟著跳進錢坑的輪迴嗎?這是你的人生,你的小孩。孩子的成長只有幾年,他需要的不多,只有愛和安全感、探索世界的冒險精神、主動求知的學習態度、對是非和金錢的判斷能力。往往父母想要的、想給的,未必是孩子所需要的。

我相信,創意必須被「限制」激發出來。有限制才有自由,我們會窮盡想像力和本能,去找出別人沒想過的解決之道,人類文明和進步,都是因匱乏而產生。我希望孩子從小就學到,錢不是萬能,大腦才是,它能讓你活得和別人不一樣。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只是句廣告詞,去看看你周圍的平凡大人,有幾個是小時了了的神童?當年的那些神童,如今又到哪裡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